NEWS
时间:2018-08-17 08:55:51 来源: 作者:
2018年,西北太平洋的台风(此文泛指所有热带气旋)活动可谓极其频繁,且今年的台风都有一个异常现象,路径偏向江浙沪,这就意味着“包邮区”在台风季可能会广受影响。台风会带来强风和强降雨,因而人们常常会说,这样的天气不要在广告牌下逗留。现实的惨剧也告诉我们,这个经验是对的。
要点速读
1串联起来看,诸多偶发的广告牌坠落伤人意外事件,都有能够联系贯通的非意外因素。 2有关安全规定和临时检查都未防住意外,制度因素值得反思。 3“坐飞机在哪个阶段最不安全?去往机场的路上最不安全”——这不只是个段子。
8月12日晚,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132号一商铺广告牌突然脱落砸向路人,过路群众中6人受伤、3人死亡。目前,当地安监部门已经介入事件调查。
上海南京东路一商店招牌脱落砸伤路人 致3死6伤
事发时,上海正遭受今年第14号台风“摩羯”的影响。虽然现场监控视频显示,事发当时并无明显风雨特征,且人行道上游人如织,但诸多媒体的报道,都在标题或内容中提及,此次店铺广告牌脱落是受台风“摩羯”过境影响。
但恐怕事实并非如此。包括此次上海广告牌砸向路人事件在内的国内多起广告牌事故,很可能都有脱不开干系的人为因素。
广告牌意外是作用于天气因素的人祸,并非天灾
城市广告牌突然脱落导致的意外,这些年并不少见。很多时候,这一问题的发生都是伴随着恶劣天气,故而大多数人都觉得只是气象灾害附加的意外事件。
17年8月,江苏常州闹市区一广告因年久失修被大风刮落伤及一人;2015年,北京玉渊潭公园西门广告牌被大风吹倒砸伤多名游客;2018年,北京复星国际大厦半吨重广告牌脱落砸伤路人……
类似的意外事件并不少见,但这些意外发生后,却鲜见后续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整治措施跟进,因而在诸多新闻中,这样的内容就被当成意外被人们慢慢所忽视。
诸如上海此次事件,在官方尚未得出事件调查结果的前提下,媒体报道中的天气因素可能会造成诸多误导,而这样的结果将不利于人们避免下一次事故的发生。
其实串联起来看,诸多偶发的意外事件,都有能够联系贯通的非意外因素。任何建筑包括广告牌等户外设施,都是必然要接受来自恶劣天气的检验,其也都有国家规定的最大承受指标。因此,任何户外设施的问题,都可能存在人为因素。
故而,反思上海广告牌意外事件,应该跳脱出天气因素的干扰。财新网的调查显示,“这块距地面三四米的招牌外表是较轻的亚克力材质,但其附着的石膏板相当沉重,且年久失修”;而央视在报道此次事件中提及,“当时跌落的广告牌非常重,足有16人才能抬起”。
8月14日晚,奇遇城堡门前的人行道上行人众多,图片引自新京报
8月14日晚,奇遇城堡门前的人行道上行人众多,图片引自新京报
归纳媒体报道可以得出两个关键词:年久失修、重。这两个关键词,前文广告牌意外举例中,也得到了体现。常州一事在报道中是年久失修、“铁架子锈迹斑斑”;复星国际大厦广告牌则被报道有半吨重量。由此可以推断,广告牌树立的时间长短以及广告牌本身的设计,对广告牌是否足够安全性,起着很深的影响。而这些因素,不可避免的带有人的主观色彩。
无论是出于美观、经济亦或其他目的,设计者当初是否知晓石膏材料存在被水浸泡后容易变软脱落的缺陷?墙体能够承受的广告牌重量又是否经过严密的计算?这些都不得而知。当然,没有任何一个材料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。但即便使用了石膏材料,是否也应该在设计时考虑避免积水产生。毕竟,哪怕没有台风的影响,上海本身也是一座雨水丰沛的城市。这些人为因素,都是会导致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。
安全管理理论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,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,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,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。而大家熟知的墨菲定律则警告我们,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,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,它总会发生。
在搜图引擎中检索“广告牌砸伤路人”,各种各样的返回结果非常多
在搜图引擎中检索“广告牌砸伤路人”,各种各样的返回结果非常多
既是人祸,只能要求加强政府治理
行人成了高危人群,总不能每次都要求行人要有风险意识。那么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吗?答案是有,但约束力有很大疑问。
《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》中有多条安全管理规定,如“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满2年的,设置人应当在每年6月1日前,按照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安全检测,并向市或者区(县)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安全检测报告;对安全检测不合格的户外广告设施,设置人应当立即整修或者拆除。”
这些规定看似完备,但实际约束力恐怕并不尽如人意。